close

  為了搞清楚廣東東莞市東華醫院為何要多收3000元醫療費,患者家屬黃波向主治醫生瞭解情況,但被告知“有什麼好解釋的,沒錢別住院”,隨後醫患雙方發生肢体衝突,黃波左眼被打破,縫了6針。醫院表示,已給予該醫生停職停薪。
  (據2月17日《羊城晚報》)
  醫患衝突猶如一幅存在已久的圖畫,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被人們增添一些筆墨。在利益多元時代,醫患關係的緊張顯然不僅是道德層面的問題。“看病難、看病貴”、“大處方、大檢查”等行業弊端,讓患者及家屬心有抵觸,即使正常的醫療活動也會引來懷疑;面對患者及家屬的公平焦慮,醫生非但沒有給予耐心、細緻的解釋和說明,反而惡語相向、拳打腳踢,顯然是一種角色越位。
  從錶面上看,這起醫患衝突起源於醫生缺乏溝通技巧、不諳患者心理;從本質上講,這起醫患衝突來源於信任關係的破裂——患者憂慮醫生以藥養醫“藏污納垢”,醫生對患者家屬的不信任怒不可遏,情緒失控,拋出語出驚人的“沒錢別住院”,甚至採取暴力手段,背離了醫生的專業主義和職業倫理。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對健康訴求也愈發敏感。當公眾求醫問藥的焦灼與迫切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滿足,自然而然會產生心理落差。如果利益訴求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回應,患者的不滿情緒會不斷累加、升級,一些非理性的患者便會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將怨氣發泄到一線臨床醫護人員身上。
  然而,對於醫護人員來說,看似風光無限的“金飯碗”,也同樣有著難以言說的苦衷。長期“白加黑”的高強度、高壓力工作,讓醫護人員承擔了巨大的心理負擔。如果不能找到合理的減壓方式和發泄渠道,這些消極的、負面的情緒就會不斷增多,導致醫護人員心理失衡。一旦醫患關係遭遇摩擦和糾紛,就會很容易起火,最終造成醫患衝突的發生。
  作為成年人,這名醫生必須為自己的過錯承擔相應的代價。停職停薪也好,接受相關法律處理也罷,懲罰並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提高違規成本,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沒錢別住院”的語言暴力,是對醫院功能的本末倒置——醫院並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業,而是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務屬性,要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的統一。
  作為利益相關者,醫生和患者應該攜起手來,對抗共同的敵人——疾病。倘若處於對立的兩極,最終的結果不是雙贏,而是“雙輸”。這樣的現象,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原標題:聲音 “沒錢別住院”是對醫院功能的本末倒置 □楊朝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m84vmvod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